一期项目于2021年底建成投产,二、三期项目计划今年底建成。
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向数字蓝海进发,八大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大数据制度创新、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要素流通、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大数据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试验探索,推动我国大数据创新发展。
截至4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5G移动电话用户达6.34亿户,5G基站总数达273.3万个。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宽带和5G网络。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云谷片区,在建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B区,去年已开工建设了2栋数据中心、1栋动力中心及配套的室外工程,预计本月竣工。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贵州通过建设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攀高向新,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中国第一,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省级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全国第一,出台全国首个大数据地方法规,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成为大数据领域的国际性盛会、世界级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项目全部建成后,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云计算园区、亚洲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交互中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乡村的广泛运用,不仅深刻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
蓝海潮涌,风口逐浪,年复一年、踔厉不怠。以数字技术为农村高水平治理添智慧。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省、市、县、乡、村的贯通,区县级接入率超过95%,审农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在便民办事方面,当地开发了浙农补应用,针对农民种粮补贴不透明等问题,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全市粮食种植一图账户,农户可以通过线上认领地块,一键申请。
数字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发展,开展智慧农机示范和作业模式创新,开发全国首个丘陵山地3D智慧对靶喷药机器人,农药用量减少50%,效率提高10倍以上。
在繁荣乡村网络文化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自治、德治、法治更好的结合起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乡村治理,留住美丽安逸的浓浓乡愁,推动农村地区物质和精神双富有。加强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推动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更好的活起来火起来。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县级医院及乡镇医院远程医疗实现全覆盖,数字乡村平台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站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征程,数字乡村建设还将为贵州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未来该如何守正创新、乘势而上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主题数据库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座,是数字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从产业的维度看,数字乡村建设将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更广泛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使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全面提高教育、医疗定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和村镇互联网+政务服务覆盖率,推动更多优质资源下沉到乡村,更多涉农事项在线办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重庆市渝北区以国家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
部分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下一步,贵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三农深度融合,念好富、美、安三字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贵州期待向全国优秀地区学习,与社会各方携手共建数字乡村,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和数字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土地改造方面,坚持一体设计、整体施工,将丘陵山地常见的鸡窝地巴掌田馒头山等零碎地块整合改造为高标准改造,耕地面积增加8%。
今年,黔东南州台江县村BA的三天赛事网络传播量超30亿人次,如此现象级传播得益于坚持内宣外宣并举,全网免费转播开放分发,吸引超100家新媒体平台拉流转播,超100家传统纸媒报道评论,超100家新闻网站刊发刊载,精准设置网络传播话题,持续加热传播流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全媒体直播传播矩阵。不久前,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各地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坚持强化数字服务,大力加强乡村治理筑魂。目前,息烽初步构建了肉鸡产业主题库、教育主题库以及基层治理的主题库三大数据标准体系。从宣传的维度看,多渠道运用数字平台,强化宣传阵地,打通对人民群众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在去年中央网信办对数字乡村建设进行中期评估时的结果显示,息烽排在全国116个试点地区中的第17位,在贵州省试点地区中排第一位。
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认真践行数字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在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以数字技术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动力,全省试点地区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9%,一码贵州等电商平台支撑农户与市场实现高效对接,推动了黔货出山。夏之始,万物生长,贵州贵阳这片数字蓝海,也在孕育着更广博的资源与机遇。
在活动的经验分享环节,四位地区代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副所长都阳:从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上看,我们多年来处于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规模就没有办法扩大了,如果通过劳动参与率的提升、失业率的降低,仍然可以更有效利用当前人力资源,人口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就业人口的高质量发展。
在郑州,各个区的政府根据人均收入情况,按照普惠原则对3岁以下儿童托育进行统一定价收费,在惠济区,托育中心全托的价格为每个月1997元。在甘南县,农村人口比例占了66.3%,是典型的农业县。
学校主动对接县里的知名企业,结合企业的需求来办专业,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帮企业解决了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实现了多赢。像这样的托育中心,现在郑州已经有529个,可提供托位3.8万个。这些年的经验告诉苑忠国,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去县里的职教中心搬救星。在一老一小问题中,一小同样不容忽视。
小卫患有残疾,之前,他向社区提出想找一份可以居家办公的互联网工作,但小卫的电脑技能暂时还有限。这些年,职业教育让当地很多像苑忠国这样的农民成长为职业农民。
这里的学习,除了课堂,学员们主要在实践中成长,遇到困难随时联系学校,这里的老师就会找来专业人士一起为学生出谋划策找出路。而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则是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老人们可以选择吃住在养老中心,也可以选择白天来日间照料中心过热闹的集体生活,还可以按个人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托育服务政策体系正在加快健全完善。
在苏州石路社区,这天一早,社区的人社专员就赶到了居民小卫的家。另外,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也鼓励将招生范围扩展到3岁以下。在社区的帮助下,小卫很快参加了培训。苏州石路社区居民叶静晨:社区工作人员知道我在咖啡店工作,但我不是专业的咖啡师,后来通过社区介绍,推荐我参加专业的咖啡技能培训,这样我有了证书,也有了技能,工作机会就变多了。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张楠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两岁多,老二才六个月大,孩子无人照看,张楠不得不辞职做了全职妈妈。
而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人口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也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成为了新形势下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在政府牵头下,妇幼保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健康部门也组建了专业团队,为社区托育中心提供科学育儿服务,打造起医育结合的幼儿托管模式。
叶静晨今年22岁,之前因为打工的店不景气一直失业在家。这些养老服务中心不管规模大小,设施和服务都很齐全,可以满足老人就餐、文化娱乐、康复疗养、健康监测等基本的日常需求。